1644、会战镜泊湖

从海参崴来的补给也变得的不及时了。杨凡只能限制消耗,配额分发。

还好,为了保证热量,前期运来的大量午餐肉罐头还在。这些东西都是五十斤一马口铁桶的。午餐肉其实里面没有多少肉。这玩意儿其实是用动物的内脏搅碎了,磨成粉末,加一些肥肉和淀粉做的。

杨凡在草原上,养殖了大量的牛羊。宰杀后,因为蒙古人不吃内脏。这东西运输容易腐烂,也不好保存。所以,多伦成了肉制品厂,把牛羊的内脏全部打碎,加入香料和淀粉,就可以做出午餐肉来。

杨凡手里有大量的纯肥肉,再加一些进入,就会非常香。士兵们喜欢把午餐肉用刺刀切片,夹在馒头里吃。挑在刺刀上,在篝火上靠的滋滋冒油,也十分好吃。

这个年代的人特别喜欢油脂,一点都不怕油腻。

杨凡基本做到了对牛羊的全部利用。就连骨头也有用途。剔骨时宽一些可以把筋膜和部分肉连骨头上,然后一起用粉碎机打碎。做出来的泥有个学名,叫做鸡骨泥。

这东西无毒,是后世合法的添加食物材料。据说补钙效果还特别好。后世我们吃的火腿肠里基本都是这玩意儿,加点肥肉、淀粉、香料做出来的。不过后世的鸡骨泥以养鸡场淘汰的鸡骨头为主。

除了人工和马口铁几乎没有太多成本,特别便宜。

但这种鸡骨泥做的香肠和午餐肉,热量爆表。特别适合部队行军、作战等高强度的活动。没有热量,体力消耗太大,人会累死的。

这两年随着海洋捕捞的逐渐起步,处理过的鱼的边角料和骨头,也成了鸡骨泥的主要原料之一。可以用来做鱼丸、蟹肉棒、鱼肉味道的肠。

内脏做成午餐肉,连肉的骨头做成鸡骨泥,再做成火腿肠。这种极低成本的食物,大受官兵们的欢迎。

东海人得到了拔营的消息,十分兴奋。他们这一路上,人人都发了不小的财。这些钱都存在随军的兴禾钱庄里。他们已经计划打完仗去双城子大肆挥霍一番再说。

这一路上撤退,把他们搞的十分气闷。他们不理解杨老爷为什么避让阿敏。在他们看来,建州也就那么回事儿罢了。真打起来,还不一定谁赢呢。

这一次终于得到了明确的军令,吃完饭,就开干!

东海诸部以千户为单位,开始进攻对岸的阿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