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七章 子兴入金州

每个人都有贤者时间。

唐清安原以为自己早已看淡风云,所以大半都犹如贤者时间一般,对女色不以为意。

有时还颇为自傲,这辈子自己也是坚毅之人了,不像小年轻整天想着那些个事,而自己能把精力都用在正道上。

不过到底发现自己是错了,且错的离谱。

两个丫鬟在外间的床铺上,把脑袋埋入薄被之中,虽然如此也被吵闹了大半夜。

那些个稀奇八怪的声音,真是羞死人了。

晴雯只觉得吵,气恼的鼓着小脸,金钏儿一言不发,时不时伸出头,悄悄的看向内室。

将军本就回来的晚,这一番的折腾下来,两个小丫鬟没有睡到两个时辰,天已经放亮了。

金钏儿年龄大些,加上在王夫人处立规矩几年了,强打精神把晴雯摇醒,两人打着哈欠下床。

唐清安被身旁的动静惊醒了,睁开眼看到身旁的秦可卿,这时候又显得安静了。

那睫毛忍不住微动,明显就是在装睡,唐清安也不揭穿她,才下了床,晴雯就先拿过了衣服送来。

随后金钏儿端着铜盆,拧了毛巾。

到底是贾府出来的人,唐清安被伺候的周到,笑着说道,“你们新来,对家里不熟悉,可以多去找周嫂子。”

晴雯不提,那金钏儿原来在贾府,过几年后,调戏宝玉被王夫人驱赶出府,后来性格刚烈而自杀。

如今竟然来了金州,到底也是不错。

这些也不算什么,看在贾府的情面,唐清安因此对两个丫头都很和善。

刚才所提到的周嫂子,是李如靖的母亲,不光他们一家子,东海堡不少将领女眷也迁来了金州。

如今府里多了内眷,不能再像以往那边随意,因此才请了周嫂子等人在内打理。

至于李如靖,早就在东海堡望眼欲穿,托人告诉义父,想要来金州帮义父。

唐清安缺人也不缺人,因此让李如靖去学堂读书。

金州四十万民,生员且不提,连童子试也没过的童生不少,加上海州所获颇丰,因此唐清安在旅顺设了学堂。

金州官员,军中将领的子弟都在学堂读书,唐清安也没指望能学出个什么名堂,无非会写文章而已。

不要小看这个会写文章,只要会写文章,在古代能力就是超过绝大部分人。

后世的学者为古代的识字率吵的不可开交,伟人到底是伟人,30年代就把问题解决了,亲自做的调查中。

不识字,识字不超过两百,识字超过五百,能记账,能看三国,能写信,能做文章……

能看三国的百分之五,能写信的百分之三点五,能做文章的人,不超过百分之一。

连书都无法看的人,认识的一些个字,无非就是来源于生活认得的一些字,例如自己的名字,老家各处的牌坊等等,算不得有文化。

历史上绝大多数有名的人,哪怕是乱世武夫出身,哪怕以前不认字,后来都会主动的学习读书。

关羽早年识字比较少,后来一路学习,才有他的成就。

朱元璋乞丐出身,很多人的惯有印象就是他没太大的学问,其实大错特错。

伴随他起家的一生,对学问从来都是精益求精,刚获得一块根据地的时候,就请了当地的读书人,每日请教学问。

因此唐清安对旅顺的私塾非常的重视,这些孩子是未来金州的顶梁柱!

投奔来的童生,不能当做普通老百姓使用,拿来当做教书先生启蒙,正好合适,也能名正言顺的补贴他们。

朝廷不管金州,唐清安当然要管。

其实他猜到朝廷不会管辽民。

历史上就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