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

邱离第一个蹲下继续翻书,不是认真阅读而是流水账式的浏览,这一本翻完就去看下一本了。“这个啊,7年前了吧?”

“嗯,那年我记得我刚过完11岁生日。”青让说,“这个是一个大导演的纪录片,只不过……早就忘了,还以为他没拍成,没想他真坚持下来了。”

纪录片?蒋白在记忆里找不到丝毫印象。

伏城也在翻书,一本接一本地翻,直到翻到一页突然停下,两只手瘫开在书面上,找到了。

蒋白蹲下来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,传统舞蹈类,醒狮。

“没想到那个导演说的是真的。”伏城喃喃自语像说梦话,“那年咱们才……11岁。”

“那年春天,4月底的时候,突然来了许多人,想要采访师父。”青让在后面说,一下把时光拖退了好几年,“他们有工作证件和专业设备,是电视台一个剧组,想要拍纪录片,把中国的非遗文化全部录下来。”

伏城抬起头听,那年那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,自己还不懂纪录片的意义。自己在桩上问,你们要拍多久啊,那些人中年龄最大的说,估计要拍很久很久。

很久很久……一拍就拍了7年。

“他们说,剧组资金有限,采访是不给钱的。”邱离说,“一共采访了好几天,又拍照又拍摄的……这个!这个不就是吗?你们看!”

蒋白把那本沉书拿起来,看到一张合影。里面有十几个人,最中间的是师叔,和记忆里那个精瘦的男人。他不高,比师叔矮不少,眼睛炯炯有神,眉骨中的倔强简直是伏城的升级版。他更成熟,笑容里已经有了淡然,不再急躁。

想必那时候,师父已经预判了伏家班迟早要散,大家随缘了。可即便是要散,师父也尽力挽回过,挽回不来也是一个接一个好好送着离开的。他就这样平淡地看着镜头,仿佛看到了伏家班暂时的分离,也预言了醒狮文化的崛起。

站在师父身旁最显眼位置的人,是他最心疼的师弟,伏城。那年的伏城还是个……小朋友。不高,晒得比较黑,小圆寸很精神,笑起来梨涡明显。

师弟身后站的人,是自己,是11岁的自己。蒋白看进那张照片,那年自己也是个小朋友,头发比现在短些,同样晒得比较黑,可是比伏城高了大半个头。

从小控制饮食,青春期之前的师弟还没有蹿身高,面对镜头稍显生涩。他靠着师父,手里拉着自己。再旁边,是邱离和青让。

4个人都穿着伏家班的旧班服,南狮裤,武术鞋,脸上都挂着一层奶膘。

“这是……咱们?这是咱们。”蒋白抬起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