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9 不真实的玛格丽

君临城,诸神门。

征服历十年,伊耿一世下令在居民区的周围建造城墙,以保护首都民众的安全。

近三百年的历史中,君临城曾多次遭受战乱,如血龙狂舞时期,黑党与绿党先后控制这里,首都两次易手;篡夺者战争时,这座城市先后落入兰尼斯特与四家联盟手里。

但无论以前的战争怎样进行,都对城墙的破坏不大。

换个说法,狮花联盟与史坦尼斯的战斗中,对城墙的破坏超过了任何一场发生在这里的战争。

这点在地形开阔的诸神门附近得到了集中的体现。

以前的城墙高达二十尺,豪华壮伟,城门的雕花更是一绝,无论是铁闸还是门面上都刻画着极为细致的神明雕刻,那些雕出来的眼睛好像会跟着你,看着你。

而如今,大段的城墙只有四五尺高,除了能挡住骑兵的墙式冲锋外,几无作用。连一个灵活的小孩都能轻松爬上,更不用说列队作战的强壮士兵了。

究其原因,除了当时的主帅凯冯·兰尼斯特的慎重稳健外,还跟维斯特洛的作战方式有关。

整个西大陆,兵种的划分极为模糊,排名靠前的大贵族养得起成规模的军队,所以勉强能将麾下的士兵分为剑盾步兵、枪骑兵、轻装斥候骑兵等,而小贵族与有产骑士名下的士兵,以受训的农民为主,能有把长武器,再有个头盔已经是满配置了,怎么可能还细分出兵种呢?

所以发生战斗时,能野战就野战,双方拼完,贵族们该认输认输,基本不影响他们的地位。

只有极个别时期,会进入艰苦的攻城战。围城一方,通常具有守军的数倍兵力,先期堵城门,等到攻城器械建造完毕后,就开始破坏城堡与碉楼。

而在维斯特洛的封建采邑制度下,领主们拼了命的加固自己的城堡,为了对付这些石头城,大威力的投石机应运而生。

其中的代表,就是配重式抛石机。

这种巨型投石机的威力不可描述,毕竟直面过它的人大部分已经死亡,但仅从一些数据,足以勾勒出这种破城利器的恐怖之处:长十二尺、宽高各八尺的配重箱,二十到五十公斤的弹丸,可能裹着燃油的布套。

在这种战争巨物的抚慰下,整个君临城的西城墙都被砸了个稀巴烂。而临时负责首都防务的塔利伯爵为了尽快让城墙恢复原貌,选择了“发动民众”的做法。

具体点,就是大量的平民被征召去修墙,铁匠、石匠、喘成狗的富商、木工、煮饭的民妇、扛木头的小伙子、瘦成干柴的老人……在君临城西面的工地上,这些人累死累活,与石块、木梁、砖石等作斗争。

几百名铁甲士兵在干活的民众间来回巡逻,不时有鞭子扬起,而后惨叫声传开。

“竟然敢耽误塔利大人的事,先吃一顿鞭子再说。”

对偷懒的平民来说,挨一顿鞭打已经是仁慈了。近日来,不时有违法犯事的人被吊死,挂在显眼处震慑群氓。

犯的事也不大,也就偷吃贵族的肉食、躲在无人处歇息、违抗军官的命令这几种小事。

没办法,塔利伯爵为了展现自己的才能,严令在国王回归以前,建完诸神门附近的城墙。他的意图传递给军官与指挥修建的工匠,这些人又将自己的压力强化十倍,发泄在干活的平民身上。

此刻,在城墙附近搬石头的人群中,一位累到挪不动脚的青年停了下来,准备缓一缓再走。

他叫威尔,是位君临城里最常见的平民,以褐汤为食,穿着灰不拉球的袍子,面色饥黄、体型消瘦。

威尔原以为只是停留一两分钟,监督的军官不会发现,但现实教会了他什么是残酷。

一条皮鞭迅捷地落在了裸露在外的胳膊上,印出一道血条。

俨然已皮开肉烂。

“我就缓一缓!”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,加上胳膊传来的伤痛,威尔立即反击。

但他也只敢叫出声,再加一道恶狠狠的目光。

“吆嚎,还敢瞪人。你一个跳蚤窝的……”收回鞭子的军官当场开骂。

他的胸前挂着健步猎人的纹章,正是塔利家的人。

在自家领主得势以后,这位军官说话的声音都大了几个调。又是在这样公众场合,他怎么会忍受一个平民的顶嘴。

军官越骂、威尔瞪得越狠。

到最后,塔利军官也不知道是因为害怕威尔的眼神,还是自己骂上头了,他再次扬起鞭子,准备抽上几鞭再说。

但已经准备好的威尔又怎么会再次吃亏,他一把抓住鞭子,攥住不放手。

没有了军官的监督后,数十名平民开始停下脚步,一来歇息,二来看这位嚣张跋扈军官的笑话。